自上周上海首批864家金融机构复工复产“白名单”公布后,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近来不少入选“白名单”的金融机构已开始进行复工申请,有的已经获得相关审批,正组织公司员工有序返岗。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金融机构反馈称,希望得到政策层面的进一步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复工复产。比如,放宽通行车辆的申请条件,加大房租补贴减免力度及覆盖范围、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区域性政策的快速通道,建立区域流动核酸检测小组等。
人员换防问题有好转
疫情封控期间,为了确保金融服务不断档,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从监管部门到要素市场,再到金融机构,各家多位核心岗位人员驻守单位,有的驻守时间已近60天。
当前,人员换防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难题。根据5月24日发布的《上海金融机构抗疫值守和复工复产专题调研问卷》报告,有58家金融机构认为复工复工过程中员工顺利返岗存在挑战和困难,占比较大。
该调查问卷由第一财经、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联合发起,发放回收期自5月8日至5月20日,发放对象为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截至5月20日,共回收有效问卷74份,涉及74家上海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
“现场值守人员因闭环管理已一个半月,身心俱疲,希望能通过轮换人员闭环来解决”“机房值守人员所在园区暴露风险较大,人员替换较难”“留守人员在公司值守较长时间后,较为疲惫,需要进行人员的更换”......多家金融机构在调查问卷中写道。
而在政策支持之下,近期金融机构人员换防问题已有好转。上周,上海市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金融机构持续平稳运行更好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支持金融机构复工复产。《方案》确定了“白名单”的模式,即建立金融机构“白名单”,分批审批公布,具备封闭生产条件的金融机构优先复工。
与此同时,第一批金融机构“白名单”也已公布,包含金融基础设施、银行、基金、券商、金融科技公司等864家机构。第一财经获悉,多家入选“白名单”的机构已经开始申请复工证,包括银行、信托、基金、期货公司等,有的在上周末就通过了审批,有的则是在本周获得了审批,并且已组织员工有序返岗。整体而言,审批时长约为2~3天。
“首批‘白名单’发布后,浦东新区金融局第一时间就召开了复工复产的细则会议,然后,我们立马提交了人员返岗申请。”建信期货相关工作人员在5月24日接受采访时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他们先报给陆家嘴管理局审批,随后由区到市再层层批复,目前正在等待相关通知。据了解,公司目前总部和机房现场值守共9人,此次申请的返岗人数约10余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金融机构在申请复工时,提交的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是复工复产管理方案、相关人员信息以及复工复产承诺书。相关方案和人员名单报所在区金融主管部门和区疫情防控部门审核后,由区金融主管部门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汇总统一交市大数据中心制作复工证。凭借复工证,工作人员基本可返岗工作。
“今天(5月24日)电子复工证刚刚取得,今明两天陆续会有十多人进驻单位。”东证期货相关人士对记者称。据悉,该公司申请名单是由母公司东方证券统一上报,总共申请进入14人,轮换其中4人,净增加10人。审批通过后,进驻的人员会取得相应的电子复工证,在随身码APP上显示,随后公司会安排车辆将员工接到单位进行闭环管理。
中债数字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审批已经通过,周三公司会有数位核心岗位的员工返岗。员工到公司后,要先进行2~3天的静默期隔离,隔离结束后,再回到岗位正常开展工作。
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上海票据交易所近两日也陆续有员工持复工证返岗,以保证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的如期上线。“在‘白名单’发布后,我们就联系了半淞园街道和黄浦区金融办,目前申请了二十余人的复工证,这些人员将陆续进驻公司。”上海票据交易所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除了通过“白名单”的方式,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些基金公司是通过从防范区调遣符合条件的驻场人员的方式做好驻场人员轮换。“目前,防范区越来越多,公司可以调遣的员工增加了,内部在摸排完员工情况后,会出具公司征调函给到小区,然后由小区放行,再进驻到单位进行轮换。”一位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称。
随着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记者获悉,还有更多金融机构正在申请复工,金融机构复工复产已按下“加速键”,将助力于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
还需哪些政策支持
虽然上海金融机构复工复产正在稳步推进,但仍面临一些难题,毕竟受疫情影响,部分金融机构业务开展面临挑战。
上述调查问卷显示,针对“本轮上海疫情对贵单位业务系统运行的影响情况”这一问题,有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认为疫情对其业务系统运行存在较大影响,选择“影响非常大,绝大部分业务处于停滞状态”、“影响相当大,许多业务无法正常开展,业务规模下降”、“影响显著,许多业务遭遇了限制和阻碍,业务增速下降”的金融机构分别为3家、10家及16家,合计为29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融机构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复工复产方面,比如有金融机构反映称,希望放宽通行车辆的申请条件,或者在疫情形势好转后放宽私家车的通行条件;另一类则聚焦于税收、房租减免等方面。
“有部分区域要求公司接送员工车辆必须为公司自有的中巴或大巴,但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并没有这些车辆,需要通过第三方公司进行租赁,风险管理较难把控。”一位负责员工返岗的金融业人士称。
另外,上述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多家金融机构表示希望能加大企业房屋租金补贴减免力度及覆盖范围,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对于租赁国有企业房产的中小微企业已出台相应的租金减免政策,但金融机构相对而言规模较大,无法享受到这一租金减免,因而金融机构希望政府能够扩大租金减免的范围,并推出金融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还有金融机构提及希望能统一政策执行口径,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区域性政策的快速通道。一位银行业从业者对记者称,在疫情封控前一阶段,部分街道等基层组织并不认可复工证明,造成关键员工无法轮换或到岗的困难,这也是多数金融机构面临的难题。
参与问卷调查的多家受访金融机构也希望在复工复产阶段,执行层面能够做到统一政策口径,并且及时与企业沟通区域性防疫政策的变化,以便企业做好充分准备。
另外,复工复产的同时,做好防疫措施同样重要。还有金融企业建议可由政府安排专家在大规模复工复产前进行职场管理,确保职场符合防疫要求,降低复工风险。而由于之后可能要求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有金融机构建议政府可组织区域流动核酸检测小组,并能按需求及时进行企业上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