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日,世界银行(下称“世行”)在最新大宗商品市场研究报告中,首次对大宗商品市场过去100年的演变以及未来30年的走向进行了全面分析,涵盖了所有主要商品。
该报告显示,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正在持久性地重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这种转变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对发展中经济体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放缓和发展中经济体走向成熟,全球大宗商品总需求的增长可能减速,不过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可能继续上升。
世行预测,全球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可能仍会充满挑战。建设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和生产电动汽车需要特定种类的金属,未来几十年对这些金属的需求可能激增,从而推高价格,给出口国带来巨大收益。
不过,尽管可再生能源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成本最低的能源,但化石燃料仍会保持一定吸引力,尤其是在国内储量丰富的国家。
世行集团行长马尔帕斯表示:“在过去两年的重重危机以及当前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场正被重塑。这些变化将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和减贫产生重大影响——它们当中有三分之二是大宗商品出口国。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使大宗商品市场的转变在推动发展和促进环境可持续性两方面都取得良好结果。”
影响各不相同
世行在报告中对商品市场波动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新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个新发现,即商品价格的上涨不能持久地对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发挥实质作用;但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下跌往往导致增长下滑,而且这种影响会持续数年时间。
世行主管发展政策与伙伴关系的常务副行长冯慧兰表示:“大宗商品市场的繁荣-萧条周期会严重扰乱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最贫困国家)的各方面进展。”
她警示道:“现在还有太多国家过于依赖寥寥几种商品的出口。当前的危机为政府敲响了警钟,他们必须更加努力,以可持续的方式善待自然资本,促进经济多元化,降低本国在大宗商品冲击面前的脆弱性。”
这份研究显示,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商品出口国的影响各不相同。这意味着各国必须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来设计政策方案。
三种方式管理大宗商品市场的冲击
世行表示,政策制定者至少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管理大宗商品市场的冲击:第一,财政、货币和监管框架。世行表示,政府应建立适当的财政框架,利用高商品价格期间获得的收益建立应急基金以备不时之需。汇率制度要灵活,能与清晰的货币政策框架配合起来有效运作。监管机构应采取措施以防止金融风险过度累积,尤其是在资本流入和外币债务方面。
第二,缓和繁荣-萧条周期影响的措施。政府往往会诉诸补贴等措施来减少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商品出口国经常试图通过在它们之间达成协议来调节供给,缓解市场波动。历史表明,这些做法通常成本很高而且效果适得其反。更好的方法是采用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来降低自身对价格波动风险的暴露。
第三,经济多元化。面对化石燃料需求的长期下降,化石燃料出口国应继续推动经济多元化。严重依赖农产品出口的低收入国家也需要开展必要改革,促进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建设人力资本、促进竞争、强化制度和减少扭曲性补贴等措施来配合经济多元化努力。
不过世行也在近期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中解释道,考虑到目前形势,短期内能源价格仍将高企。世行预测,全球能源价格2022年将上涨50.5%,价格压力将在2023年和2024年逐步缓解。报告预计2022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平均价格将达到每桶100美元,这是自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比2021年上涨42%。
报告并显示,包括农产品和金属在内的非能源价格预计2022年上涨19.2%,价格压力也将在数年后缓解。今年小麦价格预计上涨42.7%,金属和矿物价格上涨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