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喜马拉雅更新招股书:年内亏损51.06亿元 同比增77%

来源: 第一财经 时间:2022-03-30 10:00:24

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区位。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不降反升。截至2020年末,中国在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存量为22998.3亿美元,占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9.1%;对非洲地区的直接投资流量总额达到42.3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56.1%。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效应肯定与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和发达国家企业,特别是其早期在不发达市场的投资相比,中国对不发达市场的直接投资,具有比较明显的长期和经济社会目标综合特征,投资的正向效应也不断显现,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投资基础设施,铺发展道路

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投资在基础设施这一回报周期超长的领域作用显著。对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基础设施的强烈意愿与短缺的资金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外国直接投资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且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拥有大量资金的传统跨国企业奉行已有的全球贸易分工和利润最大化原则,对投资东道国基础设施意愿不强。

中国企业恰恰回应了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发展需求。以基础设施最不发达的非洲为例,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源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已在非洲建设了超过6000公里的公路、超过6000公里的铁路、20个港口、80多个电力基础设施、170多所学校和45个体育馆。例如,2017年通车的亚吉铁路打通了非洲屋脊通向海洋的大动脉。这个中国投入超过30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之间的运输时间从一个星期缩短为13个小时,为埃塞俄比亚产品的出口创造了绝佳条件。

在非洲,中国企业在建筑业的直接投资占总投资的34.9%。根据中非商会的数据,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双边基础设施融资方,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与中国企业承包工程双剑合璧,利用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经验和优势,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其实早在2011年,非洲开发银行的工作文件就已经指出,来自中国的基础建设投资将为非洲国家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创造条件,实现促进非洲一体化的双赢局面。例如,中国投资建设的蒙内铁路,为肯尼亚提供了1.5%的GDP增长,创造了数万个工作岗位。显然,这些资金要求高、投资回报低的基础设施,已经并正在为地区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延伸产业链,改善产业结构

来自中国的投资正在积极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延伸。由于发展起步晚,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发展水落后、产业附加值低下的特点。出口结构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在非洲所有国家中,仍有超过95%的国家以经济作物和矿产品作为主要的出口商品。

经济作物和矿产品能使发展中国家得到短期的收益,但占有最终产品绝大部分附加值的下游产业链却与这些发展中国家无关。在这样的产业结构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依靠自身力量无力改善工农业基础设施,也难以获得提高生产力的新技术,面临的是产业链低端锁定的困境。以世界银行数据库的统计数据为例,200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农业人均附加值已经达到16454.2美元,而中低等收入国家的人均农业附加值不及OECD国家的十分之一,仅有1499.82美元。同年,OECD国家每个工人所创造的工业附加值已经达到62959美元,是中低收入国家7倍。

例如,赞比亚位于中非铜矿带,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矿业生产繁荣的背后是冶炼能力跟不上、冶炼工艺跟不上。2006年,中国和赞比亚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敲定了一个大型铜冶炼项目。随着项目在2009年竣工,赞比亚的铜和铜制品出口开始不断攀升,精炼金属的年出口额从2009年的30多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70多亿美元,翻了一倍还多。乍得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是非洲第九大产油国。但由于其国内形势动荡,长期以来不具备炼油能力,是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炼油厂为该国石油化工产业价值链延伸提供了可能。正如该国石油与能源部长塔贝在炼油厂竣工仪式上的致辞中所说,这使“乍得人民得以享受到本地加工原油的附加值”。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经验,在产业和技术转移上具有难以取代的优势。

埃塞俄比亚拥有重要的棉产区,具有出口纺织原料的潜力,但总体发展程度较低。21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一方面大量出口纺织原料,另一方面纺织品却严重依赖进口。从2005年起,伴随中国企业对该国纺织业投资的稳步攀升,该产业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埃塞俄比亚投资机构数据显示,目前该国登记在案的国际纺织投资项目超过65个,其中约50%由中国企业出资建立。埃塞俄比亚的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纺织原料出口占比不断降低,纺织品出口额则逐年升高。

另外,截至2021年,在埃塞俄比亚承接中企投资、传递中国经验的工业园区已经建成超过13座,为当地提供了超过83000个工作岗位,其行业范围也从纺织业拓展到了其他行业,如汽车制造企业。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数据,自2005年以来,埃塞俄比亚制造业附加值从6亿美元跃升至2020年的57.09亿美元,正在实现工业化跨越。

聚焦技术转移,助力产业升级

除了促进产业价值链延伸,通过越来越多的产业技术合作,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为发展中国家传统产业升级注入了活力。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产业发展却受限于落后的产业技术。

以农业为例,津巴布韦曾是非洲农业大国,但在上世纪80年代独立后,控制津巴布韦农业生产的白人农场主带走了农业技术和资金,津巴布韦的农业发展陷入了倒退。2010年起,中国开始推进中津农业合作,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合资农业企业相继设立。中国技术和中国投资的到来,使津巴布韦的农业生产获得了充分发展的养料,作物产量逐年上升。农业发展的繁荣也直接体现在了食品工业的不断扩张上,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津巴布韦食品工业产值从2010年的3.7亿美元不断提升,至2017年已达到21.3亿美元。2019至2021年,中国自非洲进口农产品金额年均增长达到14%,成为非洲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国,农业合作的积极成效正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一起获益。

除了农业,很多行业也可以看到中国技术和中国投资的身影。在埃塞俄比亚,中埃皮革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为埃塞俄比亚第二个五年增长与转型计划贡献了科研力量,为埃塞俄比亚丰富的皮革生产原料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新契机。在促进皮革原料高值利用的愿景下,埃塞俄比亚的皮革产业已经成为年产值超过7亿美元、年附加值超过1亿美元的重要行业。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示范中心在发展中国家挂牌成立,由中国企业培训的当地技术人才,正在利用来自中国的投资建设自己的家乡。

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产业升级,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正在积极促进相关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负责任的对外直接投资形象。

(阎海峰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临港-华东理工大学自贸区创新研究院院长;徐端系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

标签: 喜马拉雅 跨国企业 海外投资 基础设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