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信用卡新规发布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宣布清理长期睡眠信用卡,加大信用卡业务整顿力度。此外,从半年报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明显放缓。
与之相反,不少中小银行仍在加速开拓信用卡业务。近日,广东地区某区域性银行员工小赵(化名)向记者透露,该行的信用卡任务量大幅增加,“今年任务很重,有的网点发卡任务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左右。”
中小行信用卡“加速跑”
信用卡向来是银行业零售转型的“必争之地”。不过,从今年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信用卡规模和交易额来看,多家银行信用卡发卡量持续放缓。
在信用卡业务总体表现疲软的背景下,部分中小银行正在加快信用卡投放节奏。“今年有的网点发卡任务量从去年的1000张涨到了今年的近2000张,增加了一倍左右。”小赵向第一财经表示。根据小赵透露,相较于以往,今年该行的发卡任务量大幅增加,奖金反而下降了。
从财报数据来看,上半年,部分中小上市银行信用卡发卡数量的确有明显增长。例如,渝农商行上半年末信用卡总量为181.75万张,较去年底增长9.42%;青农商行、瑞丰银行和张家港行信用卡总量均较去年底增长超10%;南京银行、青岛银行信用卡总量较去年底分别增长18.44%和11.97%。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胡彩梅表示,中小银行加快信用卡投放,一方面是其应对竞争加快转型发展的需要。
在胡彩梅看来,近年来,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加之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大银行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业务不断下沉,中小银行对公和同业业务增长放缓,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成为转型的重点。信用卡业务是结算型业务和消费型业务的结合体、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联结点,是零售业务获客的重要手段,信用卡分期手续费、利息等也是零售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受经济环境影响,今年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普遍上升,部分信用卡发卡量排名靠前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上半年新增发卡量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同时,监管部门颁布的“信用卡新规”也进一步强化了对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严格规范发卡营销行为、授信管理、风险管控及催收管理的监管,大行开始加大了对睡眠信用卡的动态监测管理,更加关注对存量卡的优化管理和提升质量。
在此背景下,胡彩梅认为,这也从侧面为中小银行赢得了加快布局的机会。
如何实现突围?
那么,随着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发卡量持续放缓,中小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就能借机腾飞吗?
7月,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卡数量、客户数量、市场占有率或者市场排名等作为单一或者主要考核指标。
根据《通知》,银行长期睡眠信用卡率不得超20%。所谓长期睡眠信用卡,即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信用卡。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将对长期不交易信用卡进行清理,建议客户如无使用需求应及时主动注销。
“我行也有清理睡眠信用卡的行动,但该规定的重点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清理睡眠卡,而是如何提升使用率和绑定率的问题。”小赵称,《通知》并不影响新卡的投放,“反而还多了提升信用卡激活率和客户黏性的任务。总之,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只会更卷。而令人遗憾的是,因自身条件限制,大部分中小银行还是只能用传统营销方式。”
胡彩梅认为,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发卡规模较小,在业务系统、营销渠道、客户品牌认知、固定成本分摊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
眼下,信用卡已属于“红海市场”,在进入存量时代后,中小银行该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突围?胡彩梅表示,中小银行首先需要建立更高标准的核心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先进的风控模型,实时动态掌控用户行为及支付风险,降低坏账率和业务风险。其次是提升营销获客能力。
“其次,要发挥中小银行扎根社区和小微商户的优势,对公和对私条线要协同联动,加强与商家、第三方平台等外部机构合作,在便民服务、联合促销等方面加强创新,着力挖掘长尾客户,提升新客尝试意愿,提高用卡活跃度。此外是以客户为中心加强精细化管理。对信用卡业务全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运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人工成本、运营成本,减少投诉,缩小与大行的成本差距。”胡彩梅进一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