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龙头,中国制造商凭借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汽车行业相关出口甚至扛起了7月中国出口的大旗。
7月,汽车及底盘出口同比增幅从6月的21.9%飙升至64.1%,创下2月以来的最高单月增幅。此外,7月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幅也从6月的13.6%跃升至26.6%,创2021年8月以来最快的月度增长率。中国7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18%,胜过市场预期的14.8%,保持两位数增速并续创今年1月以来单月最高增幅。
面对强美元、强出口,人民币仍稳在6.7区间。究竟三季度后出口动能会如何变化?海外衰退风险会否冲击中国的出口韧性?这又将如何影响汇率?
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2020年疫情暴发后,中国稳定的供应链支持中国出口量不断攀升,人民币汇率走强,一度逼近6.3附近。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众多机构经济学家都预测出口动能将放缓,但直至今日,这种预测仍屡屡落空。
“出口继续超预期,在当前经济内需疲软的情况下是难得的亮点。贸易顺差强劲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资本流出。汽车行业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这是中国受益于产业升级所带来的一个新增长引擎。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可能导致当地的生产受到影响,中国出口行业间接受益。”保银资本管理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中国5月贸易顺差达787.5亿美元;6月贸易顺差则高达979亿美元, 7月贸易顺差达1013亿美元,这是有记录以来我国月度顺差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继续超预期。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称,“汽车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可能是在第二季度能够提振中国出口增长的极少数行业之一。中国庞大的汽车产业产能(尤其是电动汽车),拥有更完整的国内供应链和价格竞争力,应该会为中国的出口提供一些缓冲,尤其是考虑到在过去一年半里,发达经济体的乘用车价格通胀非常高。”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格局发生变化,国内厂商加速赶超。国盛证券电新组首席策略师王磊此前告诉记者,2022年1~5月,LG 新能源份额下降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接近10%;日本松下份额从15.0%降到10.5%, 装机量不敌比亚迪;今年4~5月,比亚迪市场占有率排全球第二,主要原因是比亚迪具备较强的零部件自主化供应能力,在疫情影响车市销量最为严重的4月,比亚迪销量环比仍为正,整车的热销带动了电池装机份额的提升。
他也预计,2022年我国和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超 600万和1000万辆。2022年1~5 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为324.1万辆,同比增长165.5%,渗透率达 10.7%,相比2021年的8.4%,提升了2.3个百分点。
此外,部分疫情相关用品的出口有所下降。例如,居家办公(WFH)的电子产品方面,自动数据处理(ADP)设备及零部件(主要是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出口同比增幅从6月的9%降至7月的2.7%。其他主要产品中,手机出口同比增幅从6月的2.8%下滑至7月的-10.2%,而家电出口同比增幅则从-13.3%改善至-8.2%,但仍深陷负增长。
出口成汇率稳定器
决定汇率的根本原因是“真金白银”。尽管面临一系列内外部压力,人民币的走势仍相对稳定,贸易顺差则是关键。
7月时,美元指数正式冲破108大关,创2002年10月以来新高。过去一年以来,美元对一篮子货币涨幅高达18%。某国有大行交易员此前对记者表示,自6月以来中国经济修复的背景下,强势逻辑回归,人民币的回撤幅度其实小于美元指数上涨的幅度,实际上略有高估。截至北京时间8月8日18:00,美元/人民币报6.7627,美元/离岸人民币报6.7698。
机构认为人民币汇率大幅走贬的空间有限。巴克莱宏观、外汇策略师张蒙告诉记者,“我们认为巨额贸易顺差将是人民币中期表现的推动因素。”随着中期选举临近,面对高通胀压力,拜登政府仍有可能下调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针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首轮关税部分于7月6日到期。根据巴克莱测算,如果完全取消关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将增加0.3个百分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可能升值1.8%。
后续美元的变化仍将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目前美联储加息节奏和最终利率水平仍存在不确定性。
美国于上周五发布了非农就业报告,结果显示7月新增就业52.8万,是预期的两倍多。另外,平均每小时收入增长0.4%,而失业率降至3.5%。这都是就业市场强劲的信号。美元指数闻讯走强,击穿了8月3日高点106.82。
“上周初时,关于美联储9月再加息75BP的可能性约为25%,但在就业数据发布后飙升至70%。本周美国将发布CPI,如果在强劲就业与薪资增长之后,通胀也高于预期,可能巩固美联信9月加息75BP的预期。不过不急于下结论。首先,下次FOMC会议的召开,即9月21日还有40多天,其间还有一份就业报告、两份CPI报告与数不清的其他重要数据,可能会显著改变前景。”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佩里(JoePerry)告诉记者。
顺差难大幅下降
美元走势固然重要,但未来贸易形势仍将是主导人民币走向的关键。在这方面,机构认为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价格因素变化,二是海外需求变化。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对记者表示,东盟高景气复苏成为出口增速的主要贡献,美国对我国的出口拉动减弱。欧盟和美国二者的贡献度由5、6月的5.8%下滑至7月的5.5%,而东盟近三月一直占据我国出口拉动的第一位,且贡献占比由4.15%一直提升至5.35%。
更关键的在于,海外涨价潮也推高中国的出口额。2021年早期出口高增长由数量变动主导,出口数量指数远高于出口价格指数。2021年3月后二者差距逐渐收窄。今年以来,出口数量指数走弱,低于出口价格指数。尽管5~6月的数量指数有所上扬,显示出超预期韧性,但整体上看,出口数量指数仍低于出口价格指数。
随着海外央行持续“紧缩”政策,下半年的海外需求可能面临较大压力,若8月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PMI继续下行,景气度扩张幅度放缓或将继续给出口数量增速施压。但是解运亮也告诉记者,短期来看,价格贡献还有支撑,预计年内出口回落幅度有限。PPI同比增速变化领先于出口价格指数大约3~4个月,现在PPI同比增速已经出现回调,出口价格指数后续或将迎来回调。但考虑到当下价格处于较高位置,预计年内出口的回落幅度可能比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