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7月制造业PMI回落到荣枯线以下。
国家统计局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后再次下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7月份PMI指数由升转降,且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下,表明内生性下行压力较大。一方面,全力控制疫情影响、着力应对三重压力的努力,正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趋好;另一方面,散发疫情影响仍时有抬头,需求收缩等问题累积时间很长,多重困难较长时间持续和叠加,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陷于困境。两类因素相互消长,摆脱困境的企业逐步增加,预计仍需时间。
“内生性下行压力一般有自我加速的特点,其显露需高度重视。”张立群表示,要坚决控制住散发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种可能的新冲击;全力加大应对三重压力的宏观政策力度并显著增强政策效果,尽快使投资、消费需求全面回暖。齐心协力加快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条件,严密防控企业的倒闭风潮。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综合来看,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势头,但恢复过程不稳定,短期因素导致供需收紧,但经济在波动中上升趋势没有改变。
文韬认为,分项指数变化显示,7月市场需求有所回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但企业成本压力明显下降,就业保持相对稳定,新动能仍保持上升势头。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市场需求不足问题,防范外部市场风险冲击。
供需两弱
生产方面,7月份由于高温多雨天气持续,企业排产检修增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放缓。生产指数为49.8%,较上月下降3个百分点。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活动也相应收紧,采购量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8.9%和46.9%,都较上月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
需求方面,7月份由于国内高温多雨天气持续导致市场转入季节性淡季,加之国内疫情仍呈散发态势,外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市场需求承压,新订单指数下滑。
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为48.5%,较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又下降到50%以下。新出口订单指数明显下降,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基础原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回落比较突出,基础原材料行业新订单指数为41.9%,较上月下降接近5个百分点,其新出口订单指数也较上月下降接近3个百分点,显示7月基础原材料行业明显回落,要关注制造业产业链影响。
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回升动力不足,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企业预期回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较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创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
成本下降
文韬表示,当前经济回升出现波动有一定的短期因素影响,下半年保持企稳回升向好,仍有基础和条件。一是企业成本压力下降,有利于企业效益恢复。二是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较好兜住民生底线。三是新动能保持上升势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国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7月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大幅下降11.6个百分点,降至40.4%,连续4个月下降,降势加快。从企业调查来看,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也较上月下降7.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同时,随着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疏通,物流成本也有所回落,7月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
新动能保持上升势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7月份,装备制造业PMI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1.2%和51.5%,较上月下降1和1.3个百分点,都保持在51%以上的扩张区间。分项指数显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供需增速都保持在相对较好水平,表明新动能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上升势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势头,但恢复过程不稳定,短期因素导致供需收紧,但经济在波动中上升趋势没有改变。”文韬分析,当前经济回升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超过52%,创2021年以来新高。二是国际主要经济体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文韬认为,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提出要积极作为扩大需求,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预计随着这些政策在下半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加上短期因素影响逐步消退,经济将回归平稳运行,较好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