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的上海,上半年经济仍不乏亮点。
18日,上海市发布主要经济数据。上半年,上海实现GDP总量19349.31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4.3%。尤其在6月份以后,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网上消费、出口总额以及吸引外资等数据,更是在上半年呈现出来之不易的正增长。
“数字同比去年下降是预料之中的。毕竟疫情带来了冲击,尤其对服务业的冲击相对更大。但从6月的数据来看,疫情控制住后,各方面的数据恢复还是比较快的。”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权衡对第一财经表示,这说明上海服务型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很明显,这种经济结构容易受到疫情的冲击,但一旦疫情控制得当,恢复起来也会相对快。
消费市场回暖
上海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市场消费稳步恢复,网上消费保持增长。
上半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0.9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1%,降幅比1~5月收窄2.6个百分点。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3.42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较上月收窄32.2个百分点。
上半年,上海市网上商店零售额1729.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8%,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
“上半年消费数据总体符合预期,也确实直观反映了疫情对上海消费市场的严重冲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告诉第一财经,根据单月数据降幅持续收窄、上海经济复苏的确定性趋势,预计7月数据将稳步上行,并有望扭负为正。
刘功润认为,网上消费数据保持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线下消费的被动性迁移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上海线上经济的支撑作用显现。下半年,随着线下消费场景的开放,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网上消费的习惯性流量依然会有体现,而且在物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下,网上消费总额必然会和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一样大幅提升。
复旦大学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主任、教授张伊娜对第一财经表示,疫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3~5月,这让3~5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34.1%。但6月份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说明市场已显著回暖。
在上半年网上消费实现正增长的同时,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上半年上海市线下支付端共计消费12154亿元,同比去年下滑了26.9%,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同比下降10.8%和44.8%。不过,6月线下支付端环比5月提高12.8个百分点。与5月相比,汽车、珠宝首饰和百货修复程度最为明显。同时,6月首店经济逐步释放活力,上海新增首店101家。其中,全国首店8家。
张伊娜表示,根据实验室两年前的数据跟踪,消费修复将按照易耗-耐用-服务消费品的顺序依次恢复。在短期内承压的基础上,上海市的消费品市场将在下半年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态势,而整体的消费修复将在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基本完成,其中的关键与最大挑战在于服务业的复苏。
在张伊娜看来,当前上海市消费市场的复苏不仅面临本轮疫情的重大冲击,还受到一些中长期因素的掣肘,形势与两年前完全不同。因此,本轮提振消费不能只靠一些短期的刺激政策(比如短期发放消费券、减费减租等),而是要综合施策,从短期和中长期分别作出有效安排,加快形成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持续地保证消费者有钱消费、愿意消费。
“新型消费的转型逻辑是从注重产品向满足消费者需求转变,从注重产品及服务的无差别化向差异化转变,以及从注重促成单次交易完成向挖掘长期增值服务价值转变。”她提出,今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接下来,上海的新型消费发展也应从精准性、便利性和增值性等方向寻求突破,这是中长期的消费政策引导方向。
外贸进出口改善
上海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货物进出口降幅收窄,趋势明显改善。
上半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877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6%,降幅比1~5月收窄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7375.4亿元,增长4.8%;进口总额11397.1亿元,下降3.8%。
6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40.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9.6%,扭转了前两个月大幅下降的态势。其中,出口总额1485.3亿元,增长20.2%;进口总额2255.4亿元,增长3.6%。
与此同时,上半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达到4.71万亿元,规模稳定保持在世界城市前列;同比下降0.6%,降幅比1~5月收窄0.8个百分点。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55.2万标准箱,继续保持世界第一。7月上旬,上海港日均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13万标准箱,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权衡提出,疫情期间,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还是保持正常运转,这让口岸进出口规模降幅有限,并继续保持在世界城市前列,同时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这说明上海的航运和金融等核心功能发挥稳定。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对第一财经表示,上海的外贸进出口在4~5月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但6月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反转,并已恢复至正常偏好的水平。
“上海6月的出口总额,在月度出口的历史中排在第三的高位,仅次于2021年的11月和12月。”梁明说,每年的11月和12月都是进出口的高峰,因此今年6月的出口,从额度来说已经非常高了,而且与去年的月度均值相比增长了13.4%,好于正常水平。进口也是如此——6月进口额处于月度进口的历史第三高,仅次于去年的11月和12月,比去年月度均值高出了8.7%,同样恢复至正常偏好的水平。
梁明表示,上海恢复的速度非常快,V型翻转基本成立。因此,下半年,伴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措施的落地,在全国进出口占比极高的上海有望弥补4~5月的损失,从而实现全年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对外资吸引力仍在
疫情没有改变跨国企业对上海乃至中国市场的投资信心。
上半年,上海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24.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2%。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62.9%和13.6%。
上半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外资研发机构10家,累计分别达到857家、516家。
同时,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快速恢复。6月份,上海日均新设企业数1257家,相当于5月份的1.4倍,与一季度的日均新设企业数基本持平,显示出较高的经济恢复水平。
梁明表示,上海在吸引外资方面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疫情对上海吸引外资带来短期的冲击,但不改长期的趋势。2021年,上海利用外资主要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实到外资金额约为225.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而今年上半年的金额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55%,“如果保持这样的趋势,上海今年全年利用外资继续创新高没有问题”。
权衡表示,上海吸引外资呈现出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外资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经济的恢复会越来越快,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进出口贸易,或者外商投资,都将保持越来越明显的增长态势。
不过,权衡也提出,跟去年比,要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还存在一定的挑战。除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上海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因此经济发展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而当下全球通胀趋势加剧,面临滞胀的风险加大。再加上国内环境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让上海作为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长三角龙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的影响。值得肯定的是,上海经济恢复的基础良好,消费投资的新动能也在不断涌现,创新驱动的特征明显,“结构性的动能和优势,仍然能看到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