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商汤科技宣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下称AIDC)正式启动运营。
据介绍,商汤位于上海临港的AIDC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一,其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一期机柜数量5000个。该中心也是商汤AI大装置的重要算力基座,其设计的峰值算力高达3740Petaflops(1Petaflop等于每秒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可完成10000亿参数模型的完整训练。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内我们知晓的已建成最大的人工智能的算力中心是深圳鹏城实验室,算力约为1000Petaflops。商汤的AIDC建成后的规模将近鹏城的四倍,一期规划是5000个8000瓦机柜的能耗使用,二期也在规划过程中。“
商汤的总算力也将超过每秒4910Petaflops。截至目前商汤已在主要区域市场建立了23个AI超级计算集群,拥有超过2万块GPU,总算力达到每秒1770Petaflops。
超大型数据中心是发展趋势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海量的数据、智能决策的算法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不断重塑千行百业的新模式、新业态,成为驱动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燃料与核心引擎。
向超大型与边缘计算两极和云数据中心发展是未来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趋势。
商汤援引政府数据称,到2030年,中国将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届时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万亿元。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22年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算力已经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各国的算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去年11月,工信部发布规划,明确提出要统筹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克,构建绿色智能且互通共享的数据与算力设施,加快构建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及基础设施体系。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算力中,美国占据36%,中国占据31%,欧洲和日本分别占11%和6%。根据《2020年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0年我国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算力产业规模达到2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7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6.3万亿元,即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经济产出。
算力提升主要依靠数据中心机架数的增加。邬贺铨表示:“尽管中国算力发展迅速,但从人均数据中心面积来看,仅达到美国二十分之一的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据调研机构Statista的预测数据,到2035年全球数据量将超过2000ZB;华为近期一份报告也显示,未来5年AI算力将占到全社会算力总量的超过80%。
硬件带动国产软件生态发展
商汤AIDC落成后,也将加速芯片国产化的进程。去年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与高校、行业机构及行业伙伴共同成立“人工智能算力产业生态联盟”。商汤预计到2024年所有服务器全部到位时,AIDC国产化的硬件比例将超过50%。
“AIDC对海量算力芯片的需求,可以为国产芯片提供大规模应用的环境,从需求端拉动国产芯片的发展,从而对国产化芯片的研制形成体系性支撑。”杨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AIDC可以给专注于半导体技术本身的国产芯片厂商提供从场景需求牵引,到软件价值生态全链条的配套支持,从而推动国内AI生态的建立。”
针对海量数据的存储的挑战,杨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存储的挑战最重要的是确保数据的安全,隐私保护,包括不同客户之间的数据的隔离,这也是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核心关键因素。”他说道,“为此,我们与隐私计算的公司和多方安全计算的公司合作,提供比较完整的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方案。”
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已成为大部分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国内,已经诞生了一批包括星云Clustar、瑞莱智慧、华控清交等在内的隐私保护计算领域新兴科技厂商。
IDC中国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师王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数据要素有序流通体系的建设方面,除了技术厂商在各数据方搭建更多隐私保护计算节点与提供更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之外,还需要更多数据参与方一起推动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完善,打通因技术差异造成的数据流通壁垒,并确保相关的技术与应用满足穿透式监管的要求,从而形成数据链条中的数据提供商、数据需求方、技术提供方、监管方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有序协作的良性生态体系。”
在谈到数据治理方面的问题时,杨帆表示:”数据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最大的价值就是它的低成本、可复制性,以及数据聚合之后产生的非线性增长的价值。必须要确保更多的数据被连接在一起使用时的安全和隐私可控,同时又要能够界定中间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权属规定,这些将是未来人工智能对整个产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