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可视头盔上班,与世界各地的同事开会互动?投资一块虚拟地产并开发虚拟商铺?在虚拟世界里进行全球旅行并活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2021年最热门的话题也许就是元宇宙了。上周消息,元宇宙基础设施供应商之一的英伟达去年资本项目开支高达10亿美元,另一家巨头Meta Platform(对,就是改了名的脸书)预计在2022年度资本项目开支高达250亿美元,而市场人士预测其中大量预算很可能用于建设面向全球的元宇宙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收藏品行业也当仁不让地拥抱元宇宙各种概念,全球著名拍卖行苏富比去年成交总量高达7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竞争对手佳士得的成交总量也高达71亿美元,完全走出了疫情期间的低迷,这其中就包括大量数字化收藏品,例如创造了6934万美元成交价的Beeple作品 《每一天,前5000天》。
一边是资本的大举涌入,一边是积极购进天价数字化作品的藏家,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会对文化创意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海派文化在元宇宙时代怎样体现自身的独特魅力,这是所有行业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剥茧抽丝,元宇宙的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是区块链,Blockchain是市场公认的数字化经济四大技术支柱之一(另三个是人工智能AI,云计算Cloud和大数据Big Data,因此简称ABCD)。有关区块链基础设施和相关技术的报道已经很多了,作为市场运营者我们更需要探讨区块链认证在海派文化创意作品中的应用,以及通过区块链让海派文化爱好者融入元宇宙时代的方式和意义。
版权认证传承有序是文创市场的基石。每一位艺术家的第一要素也许是创作出自己风格的音乐、绘画、摄影等原创作品,但第二要素通常就是对这些作品进行确权 —— 确认自己是作者并对作品享有著作权。在数字经济时代,对原创作品的确权比艺术家想象的复杂很多,一旦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电子文档并上传到互联网,就很难防止原创作品被复制、被无限次地下载及传播分享,而且未必征得原创作者的同意。即使拍卖行等市场运营者通过法律手段对数字化作品进行确权,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侵权的追溯往往劳时耗力,得不偿失。
区块链技术为数字化原创作品的版权认证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每一件通过区块链认证的数字化作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通证,并且在各自区块链系统上一般无法篡改,因此作品的买家和卖家都能认可这样的技术方式确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交易。区块链认证使每一件这样的数字化作品都可以溯源,非常契合收藏领域传承有序的原则,因此大量区块链认证的数字化作品去年大受欢迎。
一一对应是区块链认证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和优势。由于区块链认证过的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技术证明,这就为原创作者和藏品持有人建立了直接沟通的桥梁,类似粉丝俱乐部的会员卡,因此区块链认证有时候也被称为“通证”或“令牌”。对于艺术家来说,与喜爱自己作品的粉丝互动不仅是数字经济时代确权的需求,更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对于粉丝来说,拥有作品直接支持艺术家并源源不断收到最新的数字化内容是一种“及时且瞬间”的满足感,这样的方式无形中极大拉近了粉丝和艺术家的距离。
谈及区块链技术,比特币和各类加密货币是绕不开的话题,元宇宙世界的虚拟物品交易通常都依托于各类加密货币。然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去年9月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被严格禁止。对于文化收藏品领域来说,我们也许不难推断出与之相应的合规操作原则 ——区块链认证有助于突出原创艺术价值,但同时需要紧扣实物收藏品,确保文创产品的实物属性。
海派文化作为上海地区特有的文化,不仅植根于江南文化,得益于中西交融;还来自上海的码头文化。不同于北方的皇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码头文化具有更强烈的亲民属性和平民化特征。众多海派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有中西交融的创新精神,在执行层面上也有强烈接地气的风格,讲究大事小事都精致,大局细节都落实的务实精神。码头文化中讲究的触达方式和体现价值的及时性在数字经济时代尤其重要,数字化科技是否能进一步体现原创海派艺术作品的价值,让更多的观众、消费者和收藏人了解并喜欢这些作品,是市场运营者面临的挑战。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底层科技,也许在应用层面能够更好地为海派艺术家和收藏人服务。
首先,实物收藏品仍然是元宇宙时代文创作品的基石。对于艺术家来说,无论音乐、绘画还是摄影作品都可以制作成数字化内容并通过实物载体向粉丝推出;对于收藏人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更容易被理解并接受,在实际操作和法律依据上的定义也更加清晰,因此风险相对较低。
其次,区块链认证能够为艺术家赋能,让艺术家了解自己作品受众群体的组成和喜好,并且不断为这些真正付费支持自己的粉丝推送更新更好的作品。与此同时,收藏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展示自己藏品的物理形式,以及独一无二的区块链认证信息。相对于完全虚拟的物品,这样以区块链认证的实物收藏品本身也能较为简便地向相关监管机构展示产品核心元素和特征,为大规模应用打好基础。
(作者系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