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发现,虾虎鱼在群体中不会完全伪装。虾虎鱼通过改变颜色来避免被捕食者发现,并且在独自一人时能更快、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在发表于《皇家学会开放科学》的研究中,悉尼大学的学者认为,这是因为独处的鱼更易受攻击。他们补充说,伪装有一个新陈代谢的成本,而群居行为可以减少鱼的压力。群体在一起时,受到捕食者攻击的危险较小。
由于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是鱼类颜色变化的神经机制的核心,所以压力水平也可能直接影响它们的伪装能力。
虾虎鱼
虾虎鱼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指虾虎鱼科数千种中小型底栖鱼类。
虾虎鱼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温带的咸水和淡水环境中。在澳大利亚,从昆士兰南部到维多利亚的沿海水域都有它们的身影。
它们最大尺寸为3.5厘米长,一般居住在较暗的环境中,以增强其伪装能力。
测试黑白虾虎鱼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博士生Encel和她的导师Ashley Ward教授在去年8月来到了悉尼的Narrabeen湖。在那里,虾虎鱼会被许多大型鱼类和鸟类的捕食,因此它们非常需要对自己进行伪装。
他们从浅水区的泥地、沙地和砾石滩上收集了些虾虎鱼,然后在实验室里对这些虾虎鱼——单独的和成群的——进行了测试。在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他们发现身体颜色的变化在大约三分钟内趋于平稳。然而,当这些鱼在自己晃悠的时候,它们能够更完美地融入背景,并且比成群的鱼更快地做到这一点。
该研究论文题为"Social context affects camouflage in a cryptic fish species",已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上。主要作者为Stella A. Encel。